一、背景简述。
2023年3月初,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汽车购置优惠政策,最高9万元的政企联合补贴,让“21万的C6老气横秋,12万的C6成熟稳重”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这种近乎“掀桌”去库存的行为,让汽车行业降价潮持续蔓延,至三月中下旬,已有30多个品牌纷纷跟进,卷入这场似无休止的市场抢滩大战。而此次降价潮的背后,既是燃油车与新能源之间的又一次短兵相接,也是国内汽车行业大变局中的缩影之一。
在我国,汽车产业起步较晚,近一个世纪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漫长发展阶段,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,此后便长期维持着全球重要汽车市场的地位。而在这期间,燃油车贡献了最主要的生产与销售量,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可撼动。直到近几年国家政策大力倾斜、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突破等诸多因素叠加,逐渐扭转了汽车行业的固有格局,新能源汽车开始成为带来新增长点的耀眼主角。
反观本次降价潮,多以燃油车型为主,这与今年年初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调价不无关系,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滞后连锁反应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降价后,同价位级别燃油车型瞬间丧失竞争优势,其销量进一步压缩;另一方面,国六B(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)政策将实施,老款燃油车去库存压力陡增。被迫降价的燃油车,反映出其正被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的现状。本文将根据近年多组相关数据,对汽车行业近况进行解析,进而预测其未来较可能的发展方向。
二、行业近况解析。
1、消费市场增长放缓,行业发展面临瓶颈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历经21世纪初连续十年的较快扩张后,我国汽车销量增速于2011年起逐渐放缓,并在2018年首次出现-2.8%的负增长。2019-2020年间,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,增长率分别为-8.2%、-1.8%。此后,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、部分燃油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刺激,汽车消费市场在2021-2022年逆势小幅回升,但增长率仅3.8%、2.1%,且2022年2686万辆的销售量远不及2018年2808万辆的销量水平。种种迹象充分表明国内汽车行业正面临增长瓶颈,亟待新增长点来带动行业整体发展。
2、新能源车涨势迅猛,有望引领破局方向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势力,新能源汽车在行业整体增长滞缓的情况下仍保持着强劲发展动能。2018-2022年间,其年销量从125.6万辆快速攀升至688.7万辆。特别是2021、2022年,增长率分别高达157.6%和95.6%,为国内汽车市场在近两年实现增长做出突出贡献。随着国家政策继续保持倾斜,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大关,成为带动国内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。
3、一家独大不复存在,市场格局快速重构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长久以来,由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、充电方式等限制,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态度,燃油汽车牢牢占据着95%以上的市场份额,行业维持着一家独大的局面。而在近年,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、电池技术突破,其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仅5.4%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25.6%,两年间实现了近5倍的扩张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2022年末的11月、12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市场总额的30%,进一步压缩了燃油汽车的生存空间;虽然2023年初其市占率略有回落,但就整年来看,新能源汽车占比有较大希望保持增长,乐观预计可达约1/3。
4、整体产量大于销量,淡旺季特征较明显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从近6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产销量来看,二者整体产量皆大于销量;产量大于销量为4个月份,销量大于产量为2个月份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销量大于产量的月份出现在2022年11月、12月;燃油汽车销量大于产量的月份稍靠后,为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。此外,与2022年年末相比,二者在2023年年初皆呈现明显的产销量下降,2023年1月,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销量分别仅40.8万辆、124.1万辆,与二者在2022年末最大销量月份的81.4、190.2万辆有较大差距,淡旺季特征突出。
5、库存预警指数偏高,市场需求不及预期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流通协会)
汽车行业中,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以50%为荣枯线,指数高于50%则表明行业近期库存量过大。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间,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持续高于荣枯线,最高值出现在2022年11月,达65.3%。充分反映出近期行业库存车数量不断上升、消费市场收缩。而正是过高的库存量,促使众多车企通过大幅降价来唤起消费者热情,消化积压库存、减少产销量差距,进而帮助行业更为有序地运行。
6、重点车企悄然洗牌,新能源起后来之势。
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结合2022年全年与2023年年初国内汽车销量TOP10品牌的市场份额变动,可以发现:市场份额下降的品牌有上汽、一汽、东风、广汽,其中上汽下降最多,达4.8%;市场份额上升的品牌有长安、比亚迪、北汽、吉利、奇瑞,其中比亚迪上升最多,达2.5%;特斯拉代替长城进入TOP10榜单。综合来看,新能源汽车品牌、及积极进军新能源领域的传统品牌大多呈上升之势。此外,TOP10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占比从2022年的86.2%降至2023年初的83.3%,表明市场集中度有一定下降,越来越多的新生新能源汽车品牌逐渐发展壮大。
7、新能源车多点开花,燃油汽车暂居主流。
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从2022年我国各价位汽车零售结构来看,新能源汽车除在5-10W区间占比较少仅9.9%外,其余价位均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:10-15W、15-20W占比29.9%、27.6%;20-30W、30-40W占比45.7%、46.1%;40W+占比33.3%。而燃油车的优势空间则主要被压制在5-20W的细分市场,即传统燃油车的A级、B级车市场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5-20W恰是汽车市场销量最大的价格区间,合计市场占比超50%。因此,燃油汽车虽在各个价位呈现节节败退之势,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其仍暂时占据市场主流。
8、相关政策。
2020年10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,突破核心技术,力争在2035年做到纯电动汽车主流化、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、自动驾驶汽车应用规模化等,借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。
2022年9月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、工信部发布《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》,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,持续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、助力新能源汽车提高行业销售占比。
2023年1月,工信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工作,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化、国内交通运输体系低碳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
三、未来趋势展望。
1、新能源车强增势,带动行业焕新生。
近年来,无论是从销售量或市场占比来看,新能源汽车都迎来了较快增长。2022年末其市场销售量占比已超过30%,为国内汽车行业带来重要增长点。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大关,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。未来,随着国家政策持续推动,新能源汽车将从公共交通、个人出行等领域全面发力,引领行业消费新潮流。
2、国六新标促变局,降价风潮或延续。
由于被业内称为“全球最严排放标准”的国六B(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)执行日期将至,2023年7月1日起,不符合标准的汽车将不得销售、注册、上牌,车企若不在此前完成清库存行为,届时只得转手销往低排放标准国家。因此,3月份的汽车降价潮仍将大概率延续数月,成为近期燃油车市场的主要行情之一。
3、传统车企落下风,新生势力竞上游。
国内传统老牌车企多历经数十载发展,一方面,其在生产经验、市场渠道、消费者口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优势;另一方面,庞大的企业规模在新风口到来时往往难以及时转身。结合近期国内汽车销量TOP10品牌的市场份额变化,短短两个月间,排名前四品牌的市占率纷纷下滑,消费力明显易主新能源汽车品牌。若传统车企仍无有效应对举措,国内汽车行业格局终将进一步改写。
4、技术创新启大道,低碳交通行主流。
伴随市场需求多样化,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品牌,亦或燃油汽车品牌,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都愈发重要。例如数字化技术在智能驾驶、智慧车机等方面的应用,电池技术对续航里程、寿命周期等关键参数的提升。同时,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也会对汽车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,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出行将广泛推行。可以预见,核心技术的突破、低碳减排的方向都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